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55章

關燈
李悅不是不想推行新式紡織機,主要還是不想現在就推出。還是那句話,現在糧食產量實在是太低了,一畝良田,一年出個三四百斤的糧食,那是了不得了,像是尋常的土地,也就是兩三百斤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必須要保持相當數量的耕地,才能夠保證大家不會餓肚子,另外還得儲存足夠的糧食用於應對之後的危機。

大唐開國這麽多年來,其實是占了隋朝不少光的。別的不說,隋朝雖說得國不正,但是也正因為沒有經過太多的戰亂,這才有了開皇之治,財富積累了很多,就算是敗家子楊廣也沒真的敗完,別的不說,大隋六大糧倉,興洛倉、回洛倉、黎陽倉、廣通倉、河陽倉、常平倉裏面儲存的糧食就是個天文數字。貞觀年間,天災人禍不斷,之所以能夠支撐下來,沒造成太大的災難,就是依仗了隋朝留下來的大量存糧,哪怕是陳糧,也是能填飽肚子的,沒讓那些因為蝗災,旱災導致顆粒無收的災民餓死,或者是餓到極致,直接舉旗造反。

事實上,那些糧倉裏面的糧食其實到現在都沒吃完,不過,這都好幾十年過去了,裏面的糧食多半也不能吃了,以後可就沒有貞觀年間的好事了,大唐不管是想要應對各種天災,還是想要對外用兵,都得再次儲存足夠的糧食才行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改農田為桑田那是絕對不行的。所以,新式的紡織機,絕不能用於紡織絲綢,唯有西北那邊種出大量的棉花,李悅才肯將新式紡織機拿出來。

李治喊李悅為的也就是這個,李悅也沒故弄玄虛,而是直接說了自己的考量。那些世家為了利潤,是不會考慮百姓的死活的,他們反正家裏存糧很多,遇上災荒的時候,還能發一筆橫財。豐年還好,總能勉強保證不出問題,可是江南那邊卻不是什麽常年風調雨順的地方。就像是黃河這條母親河脾氣一向暴躁一樣,江南那邊長江其實也沒好太多,就算是長江沒什麽動靜,但是江南雨水很多,這年頭還沒有經過更加深入的開發,因此,水患非常頻繁。而且農忙的時候,若是遇上一場大雨,收回來的糧食發了芽,長了黴,那也就不能吃了。偏偏賦稅又不能少,到那個時候,沒有存量的百姓難不成跟蠶一樣去啃桑葉嗎?

李治點了點頭,到了他這個身份地位,自然不會僅僅考慮經濟上的問題,沒錯,若是紡織行業非常興盛,朝廷的確能夠收到更多的賦稅,可是,遇上災年的時候,賑濟那些災民,花費的只會更多,這筆賬李治還是會算的。

為什麽大唐一直以來能夠保持政局平穩,有一個原因就是糧食價格一直很穩定,哪怕是貞觀年間災年的時候,有著隋朝那會兒的底子,哪怕糧食價格上升到了一定的程度,但是也沒貴到大家都吃不起的地步。反正災民又不需要吃新糧,只要糧食沒發黴,就算是口感差一點又怎麽樣,真要是到了那個份上,別說是陳糧了,麩糠都吃不上,只能去吃土了。

李治還是晉王的時候,也是遇到過一次蝗災的,因此,他對於這些事情其實很敏感。那時候真的是多災多難,李治對此自然很有危機感。那幾個常平倉的糧食如今都消耗得差不多了,貞觀年間可沒補充多少,他上位以來,好在沒有出現太嚴重的天災,因此,一直命地方官府就近將常平倉裏面的陳糧取出來,換上當年的新糧,但是比起隋朝那會兒糧食滿倉的盛況,如今還是差遠了。李治心裏頭還有點野望,他當年做太子,李世民親口說他仁懦,不似人君,做了皇帝之後,下面依舊有許多臣子不把他放在心上,對他有些輕視。因此,李治早就暗中發誓,一定要做出幾件大事來,讓他老爹知道,自個這個皇帝做得很好,有的地方比他還強!

比如說高句麗,自家老爹一直對那裏耿耿於懷,晚年還親征了一趟,最後終究還是未盡全功。除此之外還有吐蕃,同樣是個麻煩的地方,那邊仗著是高原,大唐軍隊不適應那裏的氣侯,一直對大唐不怎麽尊重,時常挑釁,當年李世民不得不選了李孝恭的女兒封為文成公主嫁過去和親,結果後來才知道,松讚幹布是有妻子的,也就是說,大唐陪嫁了大量工匠典籍過去,結果自家公主就是混了個名義上的王妃待遇,簡直是欺人太甚!

而這些年來,吐蕃也沒怎麽消停過,可惜的是,李治雖說有心,但他在朝中威望不足,自然不能隨便下決定。

不管是打哪裏,後勤都很重要,總不能讓將士連肚子都填不飽就去打仗。所以不管是為了民間保持穩定,還是為了長遠的未來,耕地都是不容有失的。

“只怕他們不會這麽輕易罷休!”李治喝了一口茶湯,眼睛微微瞇了起來,然後說道。

李悅卻是捧著一杯蔗漿,也不喝,只是說道:“絲綢產量不能隨便增加,那就增加質量好了!”

如今的紡織技術雖說已經很強了,像是後世常有人說如今的紡織技術如何如何,比如出土的絲綢如何輕薄,一件衣服不足50克雲雲,李悅還記得上學時候歷史書上說唐朝某位宰相穿了20多層衣服,還能看到身上的痣。

但是絲綢做得輕薄也未必都是紡織技術的問題,也有可能是現在的蠶絲纖維本來就比後來的纖細。

實際上紡織技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已經是宋朝以後的事情了,像是後來的刻絲,雲錦,在技術上絕對是達到了某種巔峰。而唐朝這會兒,還是差了點意思。

別的李悅搞不清楚,但是雲錦的紡織機李悅還真的見過,後世他去金陵旅游的時候參觀過江南織造府,看到了那個足有一個屋子大的紡織機,雲錦的紡織技術覆原出來之後,他還見過雲錦的紡織演示,回去之後還專門查了相關的資料,雖說如今有些細節方面記得不是特別清楚,但是造出來看看,也就知道哪裏有問題了,而這個,倒是可以拿出來震驚那些世家一波。

雲錦一年都織不出多少,就算也需要高檔的蠶絲,但是需要的也就是那麽多了,所以,不會倒逼山東江南那邊大肆養蠶,這就足夠了。

“其實最好還是想辦法提升糧食的產量!”李悅說著便感嘆起來,糧食賣不出價錢,經濟作物才掙錢,土地兼並又是很難避免的事情,所以,那些大地主為了更高的利潤,自然會大肆種植經濟作物,橫豎怎麽著也餓不到他們,最後倒黴的還是底層的小民。

對於這一點,無論是李治還是武皇後其實都明白,但是精耕細作這麽多年,糧食產量其實已經固定了,再怎麽折騰也上不去。李悅上輩子學的也不是農學,就算是知道雜交水稻,但是隔行如隔山,對於這玩意怎麽雜交,李悅就兩眼一抹黑了。不過,李悅倒是隱約記得,似乎唐朝的時候,南方已經開始引進占城稻了。

想到這裏,李悅不免詢問了起來。

結果李治一臉茫然:“占城稻?”

李悅回憶了一下,同樣有些不確定地說道:“我也是聽嶺南那邊來的商人說的,說是安南那邊一個叫做占城的地方,出產一種早稻,好像成熟期比較短,產量也不錯,安南那邊可以一年兩熟,甚至條件允許的話,還能三熟。”

李治一聽便上心了,現在大唐還只是一年種一季糧食,在小麥或者是稻米收割之後一般就只能荒著,而若是能一年兩熟,那也就是糧食產量能翻一番,就算是翻不了一番,一畝地多收一石糧食,那也是賺的,所以這件事還真是要上心了。

李治很快下了決心,準備讓嶺南那邊去打聽占城稻的消息。如今嶺南其實還掌握在馮家人手裏,好在馮家還算是安份,或者說馮家在嶺南也不是一言堂,那邊本來就有許多土人,馮家無非就是借著朝廷的任命占了個正統而已。他們若是有別的心思,朝廷派幾個說客,就能鼓動那些土人跟馮家對著幹。再說了,自從大唐掌握了制糖技術,嶺南對於大唐來說就不再只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了,那裏就是聚寶盆。因此,這些年,朝廷也在往嶺南摻沙子,免得嶺南那邊割據,大唐少一大財路。

嶺南與安南那邊接壤,他們那邊派人過去輕車熟路,還能減少水土不服,降低瘴氣的影響,畢竟嶺南自個環境也差不多。

“若是真有此事,十五郎,你就又為大唐立下一功了!可惜你爵位已經到頂了,朕真是不知道該怎麽封賞你了!”李治說得很是真心實意,他這會兒是真的有些遺憾,李悅名義上不是自己的兒子,如果是的話,他倒是個做太子的好人選。

李治說者無心,李悅卻是嚇了一跳,媽耶,不帶這樣的,就算是對歷史不太了解,但搞到封無可封的就那幾個人,有哪個有好下場了,接下來,自己是收著點,還是多找一些利益同盟呢?或者自己該找好退路,實在不行就跑西域去自己折騰?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